-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青汇向阳”暑期社会实践团:运动强体魄 红旅筑精魂
- 发布时间:2025-07-15
-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青汇向阳”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妙峰山民族学校开展乡村振兴行动。14名来自运动人体科学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管理学院、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体育工程学院的学生,依托当地教育的大力支持,在6月30日-7月4日为期5天的服务行动中,围绕“传统体育焕新、现代体育赋能、科学健康管理、家国情怀熔铸”四大主线,设计并开展了“专家课堂、运动课堂、科普课堂、实践课堂”四种课堂。服务了集中小学和幼儿园于一体的妙峰山民族学校超60名学生。激发青少年运动兴趣,提升身体素质,培养家国情怀,助力乡村体育振兴。
(师生大合照)
传承中华武术精粹,助力传统体育焕新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青少年文化自信。实践团聚焦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精心设计并实施了“武术三步进阶”特色课程体系,旨在通过系统化教学增强青少年文化自信。该体系涵盖基本功训练、套路演练和实战应用三个递进环节,融合了彩带龙、武术套路及咏春拳等核心项目。在团队负责人彭钰珵、陈故好及指导老师许寿生、厉芷扬的带领下,实践团前期深入调研了目标青少年群体的体能基础、兴趣点及传统文化认知水平。基于调研结果,团队科学制定了“武术三步进阶”教学大纲和详尽教案,确保课程内容兼具趣味性、文化性与训练价值,最大化教学效果。
通过精心设计的传统体育理论课,利用视频、猜图互动等多元化形式,引导孩子们逐步探索传统体育的源流与魅力。彩带龙项目的亲身体验迅速点燃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成为连接他们与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动纽带。
(彩带龙)
在武术基础课上,团队成员带领孩子们进行从理论认知到身体力行的完整武术体验。通过对一招一式的细致拆解与指导,孩子们在积极参与中扎实掌握了武术基本功,深刻感受到传统武术的形体规范与内在力量。
(武术套路)
咏春拳课堂作为进阶环节,重点教授日字冲拳、二趾钳羊马、圈手和摊手等核心技法。团队不仅传授动作,更深入阐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与文化智慧,如“中线出拳”的攻防效率、“马步稳基”的力学平衡以及“摊手化力”的防御哲学。这使古籍中的武术精髓转化为孩子们可触可感的身体记忆,实现了对传统武术的切实体验和深度理解。
(咏春拳)
创新团体运动模式,激活全民健身动能
实践团积极响应“全民减重”的健康倡导,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健康生活方式为核心目标,创新设计并组织了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兼具趣味与锻炼强度的趣味运动会。运动会精心设置了传统投壶、足球“点球”挑战、抢标志桶挑战、15米障碍跑等多元化项目,旨在系统锻炼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身体素质,并在充满乐趣的运动中助力青少年科学减重,养成积极运动习惯。
项目负责人陈故好前期充分考察了团队协作能力培养目标以及当前青少年超重问题的普遍性。基于此,团队科学规划了运动会项目组合与流程,特别注重项目的中高强度运动(如障碍跑、足球比赛、定向越野)与趣味性的结合,确保活动能有效提升心肺功能、促进能量消耗,同时兼顾趣味性、挑战性和教育性,最大化实现综合素质提升与健康促进科学减重的效果。
(飞盘击中目标)
团队成员陈柏文、刘雨萱设计了循序渐进的足球训练体系。从利用足球进行居家“一球多练”的趣味球感练习开始,逐步过渡到运动场上系统化的、运动量较大的足球基本功训练。最终,通过紧张刺激、持续跑动对抗的5V5足球小比赛,将技能学习推向实战应用。孩子们在比赛中不仅提升了足球技巧,深刻体验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与运动的纯粹快乐,更在持续跑动和对抗中有效提升了心肺耐力,促进了能量消耗,为健康减重提供了积极的运动支持。
(居家运动)
(足球5v5)
团队成员王世一、黎乐运用专业技能,根据实地精确测量和卫星地图数据,使用专业OCAD软件绘制了校园定向地图。活动首先指导孩子们学习识图技巧,理解定向越野运动的基本组成要素,建立空间认知基础。随后,孩子们手持自绘地图,开启了人生第一场充满探索与奔跑的校园定向之旅。熟悉的校园环境瞬间化身为需要快速穿梭寻找的“宝藏之地”。孩子们在持续的奔跑、寻找、思考中,不仅有效锻炼了心肺功能和下肢力量,更显著提升了独立思考、空间定位和问题解决的能力,成为趣味减重的有效实践。
(团队自制定向地图)
(校园定向越野)
构建科学监测体系,赋能体质健康管理
实践团充分发挥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的专业优势,以提升青少年健康素养、培养科学运动习惯为核心目标,精心设计并实施了涵盖体质监测、风险教育、科学指导与专家引领的“体质健康促进四维体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专业支撑。
精准监测,认知先行。在体质检测环节,团队成员易穗儿首先通过生动讲解和问答小游戏,趣味化科普运动营养知识,并详细阐释身高、体重、BMI、体脂率、血压、肺活量等指标的意义及其对健康的重要性,奠定科学认知基础。随后,在专业指导下,孩子们亲身操作皮尺、体重计、皮褶厚度计、血压计和肺活量测量仪等专业设备,完成了首次科学的体质健康检测实践,直观了解自身身体状况。
(反应时测试)
风险防范,安全护航。团队成员杨安彤创新开设安全运动课堂,采用情景剧演绎等生动形式,围绕急救、运动应激综合征、运动损伤、运动性脱水、环境相关风险五大常见运动风险,系统讲解风险识别、科学评估、预防准备及应急处置知识。课程有效提升了孩子们的安全运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安全运动情景剧)
处方定制,科学运动。团队中的运动处方师彭钰珵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易懂语言,通过将运动处方形象类比为“药方”,帮助孩子们理解其对于个体化科学运动的指导价值。课程系统介绍有氧训练、抗阻训练、柔韧性训练、平衡协调训练等多种训练方式。结合具体生活案例,如针对不同体质或兴趣的孩子,引导孩子们理解如何选择并组合训练方式,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科学运动方案。
(运动处方课堂)
权威引航,成长赋能。实践团特邀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吴迎教授与苏浩教授带来权威成长讲座。吴迎教授主讲《儿童少年的生理发育特点》,强调儿童运动需遵循生理规律:控制骨骼负荷、重视肌肉动力训练、循序渐进进行有氧练习,并分龄指导:幼儿重玩学基础,少儿宜多样避免过度,少年可强化专项发展,严守安全红线;苏浩教授主讲《合理营养助力健康成长》,强调儿童营养需均衡摄入7大类营养素,并从早餐质量、零食选择、科学饮水等具体方面提供实用指导,为健康成长提供营养保障。
(吴迎教授授课)
(苏浩教授授课)
根植家国情怀教育,联动家校育人阵地
实践团以“精神传递”为内核,精心设计并实施了特色育人体系,旨在通过红色基因传承、家庭协同赋能与时代精神感召的有机结合,厚植青少年家国情怀,强化家庭教育纽带,实现“家庭成长”与“家国星河”的深层精神联结。
历史场域浸润,红色基因薪火传。实践团组织学生深入门头沟妙峰山平西情报联络站历史遗迹,开展沉浸式红色研学。通过聆听革命故事、参观历史实物、团队成员详实讲解,引导孩子们身临其境地感悟革命先辈坚定的理想信念与无私的奉献精神,深刻理解红色政权来之不易,让红色基因在实地探访中薪火相传。
(平西情报联络站)
家庭土壤浸润,协同育人筑根基。团队积极搭建家校沟通桥梁,开设亲子课堂、家庭教育讲座等专项活动。团队成员向家长传授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与方法,赋能家长有效引导孩子成长。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将集体意识培养、优良品格塑造贯穿其中,有效促进家庭内部成长动力与家国情怀培育的深度融合,构建家校协同育人的坚实根基。
(亲子课堂)
时代精神浸润,榜样力量励新程。实践团走进妙峰山民族学校思政教室,追寻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考察足迹。成员们参观原样保留的教室,聆听高盛兰老师深情讲述总书记勉励师生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新时代好少年的温暖场景与殷切嘱托。同时,团队深入学习妙峰山民族学校在‘23-7’特大洪灾中作为临时避难所累计安置受灾村民1112人、师生灾后次日即克服万难投入重建保障教学的感人事迹,以及该校将防汛救灾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故事融入“开学第一课”,并用走廊中学生抗洪主题手抄报作为铭记坚韧意志与互助精神的生动教材,深刻诠释新时代奋斗精神内涵的宝贵实践。
(妙峰山民族学校思政教室)
这个盛夏,北京体育大学的青年学子们,以“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昂扬姿态,将足迹深深印刻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用专业所学点亮乡村振兴之路,为体育强国、教育强国的宏伟蓝图注入了澎湃的青春动能,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指导老师:许寿生老师 厉芷扬老师
团队成员:陈故好 彭钰珵 易穗儿 黎乐 于丽霏尔 田文妤 陈柏文 穆金良 王世一 刘雨萱 杨安彤 贺天乐 张敏镁 王柯懿
图片 | 团队所有成员
文字 | 陈故好
编辑 | 厉芷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