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营销入口,帮您低成本获取更多有效客户!效果营销首席品牌顾问:多年来一直专注企业线上效果营销研究!
抢占营销入口,帮您低成本获取更多有效客户!
效果营销首席品牌顾问:多年来一直专注企业线上效果营销研究!
青春赋能水产养殖,苏科大学子携创新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 发布时间:2025-08-17    
  • 暑期的热浪裹挟着实践的热忱,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菌临添虾”乡村振兴队踏上了江苏南通如东县的土地,一场为期一周的实践探索就此展开。这支平均年龄刚满二十岁的队伍,脚踩泥泞深入养虾场,一边拜师学艺钻研传统养殖技艺,一边将实验室里培育的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复合菌剂技术,小心翼翼地播撒进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塘,用青春之力叩击水产污染治理的新大门,以躬身实践回应着乡村振兴的时代召唤。 

    1-1.png

    1 队伍风采

    经过实践调研得知,作为全国南美白对虾的重要产区,南通的养殖业正面临成长的烦恼:市场需求的激增让部分养殖户急于扩产,却不料水体中过剩的营养物质被分解后,化作大量有机污染物与有害气体,像无形的枷锁扼住了虾群的生机。如何破解高密度养殖中的水质困局,成为当下最迫切的课题。 

    而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partial nitrification and anammox, PNA)技术,恰如一把精准的钥匙。这项新型生物脱氮工艺有着巧妙的“两步法”:先由氨氧化菌(AOB)上阵,将约54%的进水氨氮(NH4+-N)转化为亚硝酸盐氮(NO2--N);再换厌氧氨氧化菌(AnAOB)接力,在厌氧环境中“吃掉”剩余的氨氮与生成的亚硝酸盐,最终实现高效脱氮。指导老师团队创新提出“原位净化”方案——往塘里投加复合菌剂,让污染物在“家门口”就被降解。比起传统方式,它省下了额外设备的开销,还能降本增效,尤其对中小型养殖户来说,堪称贴心的技术福音。 

    2-2.png

    2 技术应用原理

    早在2025年3月,团队便在学校实验室搭建起微型养殖系统:水箱模拟虾塘生态,300尾南美白对虾苗在可控环境下生长。队员们轮流监测记录数据,发现投加复合菌剂后,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显著降低,为田间应用奠定基础。四个月间,团队完成3组对照实验、每日水质检测、100组数据比对,验证了菌剂应用的可行性。

    3-3.png

    3 模拟养殖过程

    实践现场,胶靴踏过塘埂的声响与虾塘的涟漪交织。走访如东县的养殖场后,团队摸清了三大“拦路虎”:每日30%的换水量像座压在账本上的山,抗生素滥用让虾苗存活率跳水,氨氮污染则在悄悄侵蚀水域生态。“以前就知道猛换水、下重药,可塘底泛着毒沫子,真是没辙啊!”一位养了二十年虾的老户道出的辛酸,道出了行业的普遍困境。

    当团队捧出新技术,虾农们眼里的期待与疑虑交织。队员们没有急着辩解,而是先拆解复合菌群协同作战的科学原理,再摊开学校模拟养殖的数据图表——投加菌剂的水体,关键污染指标甩开未处理组一大截,效果一目了然。这份可行性与潜藏的经济、生态效益,像块石头投进虾农的心湖,激起热烈讨论:有人追问操作细节,有人分享养殖心得,宝贵的建议在交流中不断涌现。

    4-4.png

    4 实践调研记录

    老渔民一句“清水养壳、浑水养肉”的投饵口诀,更是给队员们上了生动一课。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智慧,竟与课本理论形成奇妙碰撞。他们这才明白,0.1mg/L的亚硝酸盐氮波动,背后可能牵着虾农半年的收成,精准调控的重要性瞬间变得沉甸甸。养殖户凌晨巡塘的手电筒光、暴雨中抢修增氧机磨破的掌心,让冰冷的数据有了温度,也化作团队科研的新动能。 

    5-5.png

    5 农户现场检查虾健康状况

    七月的骄阳把队员们的皮肤晒成健康的古铜色,更在心里刻下对“三农”的深刻认知。返程时,行囊里装着污水样本,相机存储卡里存满虾塘的晨与昏。指导教师的话掷地有声:“环境学科的价值,不在实验室的玻璃器皿里,而在广袤的大地上。只有让技术扎根田间,才能长出生态与经济双赢的果实。”

    塘边的烈日仍在炙烤,却仿佛在淬炼更接地气的解决方案。这堂行走的思政课,正用科技创新的笔触,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描绘着越来越清晰的图景。

    (图/“菌临添虾”乡村振兴队)

     

     


    提交您的需求

    想营销出效果欢迎填写填写需求或发送合作邮件至:kf@pengyushidai.com

    *
    *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