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营销入口,帮您低成本获取更多有效客户!效果营销首席品牌顾问:多年来一直专注企业线上效果营销研究!
抢占营销入口,帮您低成本获取更多有效客户!
效果营销首席品牌顾问:多年来一直专注企业线上效果营销研究!
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 ——苏大中外学子沉浸式解锁姑苏古城传承密码

  • 发布时间:2025-08-17    
  • 当伊朗留学生张爱岚举起手机,镜头里山塘河的乌篷船正划过白墙黛瓦;当巴基斯坦留学生司马涵站在寒山寺下,轻声念出 “姑苏城外寒山寺”—— 这场由苏州大学商学院 20 名中外学子开启的 “古城焕姑苏・青 YOUNG 在行动” 之旅,正在让千年姑苏的文化基因,通过青春视角焕发新的生命力。 

    01.png

    图为团队成员合影留念。刘思婷供图。

    漫步姑苏巷陌——一砖一瓦都是千年故事

    7 月 5 日至 17 日,这支中外大学生文化传承团沿着 “泰伯庙 — 寒山寺” 的 “城市考古” 路线,开启了一场沉浸式文化解码。

    泰伯庙内,千年古柏枝干遒劲,碑刻上 “让天下” 的典故模糊却清晰。围在导游身边的学子们,正认真记录吴地先民开疆拓境的传奇。“这些故事比课本里的文字更鲜活。” 中国学生梁嘉琦在笔记本上画下古柏的轮廓。 

    02.png

    图为团队成员在泰伯庙倾听导游讲述历史事件。周可欣供图。

    山塘河上,乌篷船缓缓摇曳,两岸人家的炊烟与白墙构成水墨画。“苏州古城就像一本厚重又迷人的书,每一页都藏着惊喜。” 张爱岚的手机相册里,已经存满了水陆交织的姑苏风情。

    而在寒山寺,悠扬钟声让司马涵终于读懂了课本里的诗意。“以前只在中文课上背过诗句,站在这里才明白,为什么千年前的诗人会被这份宁静打动。”

    从阊门城楼的远眺,到留园 “移步换景” 的园林艺术,学子们在实地探访与数字体验中,触摸着吴文化的 “根” 与 “魂”。当 Gamewalk“趣游阊门” 的数字化项目让古城历史以游戏形式呈现时,中外学子们更是惊叹:“原来传统文化可以这么潮!” 

    03.png

    图为团队成员在倾听导游讲述江枫两座桥的历史。周可欣供图。

    04.png 

    图为团队成员体验Gamewalk“趣游阊门”数字化项目。周可欣供图。 

    触摸非遗与城墙——当传统遇见现代

    “2 万余根丝线,3 年织就一件龙袍”—— 在苏州丝绸博物馆,越南留学生冯氏苍盯着清代云锦龙袍,忍不住伸手触摸展柜玻璃。“中国手工艺的细腻,即使以现代审美看也足够震撼。” 

    05.png

    图为团队成员现场体验传统木织机织造宋锦。梁嘉琦供图。 

    这场文化之旅,不止于 “看”,更在于 “体验”。在蔡梅英刺绣艺术研究所,学子们亲手操作传统织机,感受 “以针为笔、以线为墨” 的苏绣魅力;在宋锦文化产业园,从养蚕缫丝到织锦印染的全过程,让大家读懂了丝绸如何影响江南的经济与外交。 

    06.png

    图为团队成员倾听钱晓丽老师介绍苏绣作品。金顺成供图。 

    苏州城墙博物馆里,1950 年的古城地图与 2025 年的卫星图并列陈列:山塘河依旧蜿蜒,却多了步行栈道;老城墙风貌不改,周边已建起文创街区。“保护不是守旧,是让历史与现代共生。” 团队成员梁嘉琦的这句话,道出了所有人的感慨。 

    07.png 

    不过,调研中也发现了难题。通过与 10 位博物馆工作人员深谈,学子们了解到: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参与度低、非遗传承面临断层…… 这些问题,成了他们后续计划的 “靶心”。

    青春接力——“五个一” 计划让古城文化走得更远

    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并非终点。团队已规划 “五个一” 行动方案,要让姑苏文化在青春力量中持续焕新:

    一座青年文化驿站。落地山塘街的驿站将成为 “传统与青春的连接器”。在这里,青少年可以亲手印制木刻年画、学甩昆曲水袖,青年志愿者用新潮语言解读古老技艺。

    一场跨国文化宣讲会。留学生们正筹备校园分享,计划用朗诵、短剧等形式,讲述山塘街的晨雾、平江路的评弹、非遗传承人的指尖温度。“要让世界听见姑苏的青春声。” 司马涵说。

    一次线上结对共建。联合姑苏区文旅局与非遗传承人,打造每月 1 次的 “传统工艺大课堂”。留学生们主动请缨翻译,让苏绣、缂丝的精巧通过屏幕走向世界。

    一套青年文化读本。以青少年视角汇编《姑苏文化青少年读本》,既有缂丝艺人的坚守,也有同龄人的传承故事,让文化自信悄悄扎根。

    一份深度调研报告。汇总十余处文化地标素材、30 余份手工艺资料、5 位非遗传承人的访谈,加入留学生视角,让姑苏文化走进更多国际视野。

    从实地探访到落地计划,这群中外学子正在用青春力量,让姑苏古城的千年文脉既 “守得住根”,又 “接得住新”。正如张爱岚在日记里写的:“苏州的故事,值得被更多人读到。”

    撰稿人:梁嘉琦


    提交您的需求

    想营销出效果欢迎填写填写需求或发送合作邮件至:kf@pengyushidai.com

    *
    *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