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营销入口,帮您低成本获取更多有效客户!效果营销首席品牌顾问:多年来一直专注企业线上效果营销研究!
抢占营销入口,帮您低成本获取更多有效客户!
效果营销首席品牌顾问:多年来一直专注企业线上效果营销研究!
“千年龙城,工韵长鸿” ——大运河常州段工业遗址暑期社会实践调研

  • 发布时间:2025-10-22    
  • 运河涛声里,藏着怎样的工业记忆?机床锈迹中,又沉淀着多少时代回响?

    所谓工业遗址,是那些承载着城市工业文明的老厂房、旧机床、老码头 —— 它们曾是机器轰鸣的生产现场,如今化作凝固的历史,静静诉说着实业兴邦的过往。在大运河常州段,这样的印记俯拾皆是:从 1898 年诞生的戚机厂,到见证纺织业辉煌的第五毛纺织厂,再到生产出 “全国第一台 S195 柴油机” 的常柴…… 这些遗址沿着运河两岸铺开,像一串串联起工业史的珍珠,记录着常州从传统手工业城市到现代工业重镇的蜕变。

    探访它们,不只是触摸锈迹斑斑的机床、辨认老照片里的厂房 —— 更是为了读懂运河与工业的共生密码:为何老厂依河而建?机器轰鸣与船桨声如何交织成城市的脉搏?一代代工人的汗水,又如何顺着运河水,汇入中国工业的壮阔洪流?对我们 “龙城工韵薪火队” 而言,这既是工科青年对专业源头的追溯,更是对 “实业报国” 精神的寻根 —— 让沉睡的工业记忆苏醒,才能让其中的创新勇气、协作智慧,在新时代继续流淌。

    这个夏天,常州大学机械与轨道交通学院 “龙城工韵薪火队” 踏上寻访之旅,沿着大运河常州段的粼粼波光,探寻工业遗址里的岁月年轮,用青年的目光打捞机器轰鸣的过往,让流淌的运河水,载着工业文脉的薪火,在新时代焕发新光!

    1.png 

    从运河涛声到岁月留痕,在流淌的碧波中追溯发展足迹,于泛黄的史料间触摸时光印记。7月19日,龙城工韵薪火队的队员们在夏日的骄阳下首先前往了常州大运河记忆馆,这里是运河岁月的珍藏地,记录着河道两岸的沧桑与繁华。泛黄的文献资料和生动的场景复原,让队员们身临其境领略到运河作为交通要道的重要意义,从“水韵流转”中深切感受到运河对城市工业发展的深远影响。

    2.png 

    走进大运河记忆馆,常州工业的印记在光影中徐徐铺展。泛黄的老照片里,运河码头的繁忙与工厂的喧嚣重叠。常州依水而兴的工业脉络清晰可见,先辈们借水运之便筑牢工业根基的身影,让人肃然起敬。一台斑驳的老式纺织机静静伫立,指尖触到冰冷金属时,仿佛触到了纺织女工的体温。正是这些寻常劳动者的汗水,浇灌出常州工业的初绽芳华。转至现代展区,精密的高科技模型与现代化工厂图景,诉说着从纺织机械到高端制造的蜕变。那份敢闯敢变的魄力,令人心潮澎湃。离馆时,夕阳为运河镀上金边。这场参观,是与常州工业的隔空对话,它的过去因奋斗而厚重,当下因创新而鲜活,未来更让人满怀期待。

    3.png

    4.png

    在大运河记忆馆附近,我们采访了一位长期住在大运河常州段边的老先生。

    老先生望着眼前运河畔的景致,缓缓打开话匣子。他说,自己打小就住这片地方,儿时的夜晚,运河上运货的船来船往,厂里机器声有时候大半夜都嗡嗡响,现在展馆里,还能瞧见以前那些老织布机,他印象里有台机器笨重大得很,女工们擦一回,胳膊得酸上好几天,但是那为了常州工业发展与百姓生活质量水平提升的劳工精神,他至今都记得真切。接着我们便向他提出了一些问题。

    问:从工业史看,常州第五毛纺织厂的运河码头,对常州纺织业布局影响多大?

    答:常州第五毛纺织厂的码头,是常州纺织原料 “北进南出” 的关键节点。北方原料经运河运来,在这里纺成纱、织成布,再顺着运河运往江南各地。它像个枢纽,带动周边染坊、机械厂发展,让常州纺织业沿着运河,形成了完整产业链条,这是运河工业经济的典型样本。

    问:这常州第五毛纺织厂从兴到衰,对咱们了解以前的工厂发展,有啥用处呢?

    答:用处大了去了!这厂子从一开始办起来,到后来成了行业里的佼佼者,再到后来啊,受大环境影响慢慢不行了,这一路上的变化,我感觉就跟咱们国家这些年工业发展的路子差不多。从它身上能看出,国家政策、市场变化这些,对工厂的影响有多大。研究它啊,不仅能传承我们常州的劳工精神,而且还非常有教育意义。

    问:以前常州织布的厂子不少,这第五毛纺织厂在里头算不算厉害的?

    答:那可是!抗战前那几年,常州织布、染布的厂子发展得快,这五毛纺(那会儿叫恒源畅)就是头一份。厂里工人多,织布的机子也多,不光织布,还自己开铺子卖,从生产到卖货一条龙。当时好多人家做衣服都爱用他们家的布,名气大着呢,也带得周围不少相关的厂子都跟着好起来了。

    5.png 

    离开常州运河记忆馆后,队员们走进了位于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的常州大运河工业遗址展览馆。这里展现了常州工业的辉煌历程:从依托运河兴起的纺织、机械等产业,到 20 世纪 60 年代 “一条龙” 协作模式下的 “群龙共舞”,再到改革开放后众多名牌产品风靡国内外。它是常州工业精神的缩影,见证着运河与工业共生的过往。

    6.png

    从岁月留痕到工业回响,在老旧的机床旁体悟时代变迁。那些承载着历史的工业遗存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锈迹斑斑的车床、铣床静静伫立,它们的齿轮上似乎还残留着转动的余温,旁边详实的生产记录则详细记载着每一个产品的诞生过程,生动展现出当年工厂里机器轰鸣、工人忙碌的火热景象。一件件工业老物件,就像一个个沉默的见证者,静静诉说着常州工业从艰难起步到逐渐兴盛的奋斗历程。

    7.png

    8.png

    9.png

    10.png 

    在与常州大运河工业遗址展览馆内戚机厂员工兼讲解员的交谈中得知,常州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兴起,离不开大运河这条 “母亲河” 的滋养。20 世纪 60 年代,常州在统一规划下推行专业化协作的 “一条龙” 模式,依托大运河两岸集体企业,培育出灯芯绒、手扶拖拉机、半导体收音机等 “八条龙” 产业,后续自行车、照相机等又形成新 “八条龙”,呈现群 “龙” 共舞的繁荣,相关产品与企业影像在展览馆中见证着往昔辉煌。改革开放初期,常州借此模式实现从传统纺织手工业城市到以轻纺、机械、电子等现代加工工业为主的中等城市的转型,114 个产品获部、省优质奖,常柴柴油机、东风手扶拖拉机、金狮自行车、红梅照相机等品牌风靡国内外,成为常州工业的闪亮名片。同时,她还让我们在大学中好好利用时间,多学习技能提升自己,以后为祖国的工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011.png

    以下为我们的一些问答

    问:20 世纪 50 - 70 年代,戚机厂成为铁路机车骨干企业,运河在物资调配中扮演何种角色?

    答:这一阶段,运河算是戚机厂的 “战略补给线”。厂里生产的机车柴油机、转向架,也通过运河 “水陆联运”,送达全国铁路枢纽。尤其在一些特殊历史时期,运河保障了物资 “进得来、出得去”,让戚机厂在铁路装备制造中持续发力,堪称 “工业生命线”。

    问:戚机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过哪些挑战?

    答:这个还是很多的,比如抗战时期遭日军侵占,设备被毁、生产受迫,基础几乎中断;技术研发屡遇难关,如 280 柴油机、东风 11G 提速机车等关键产品,需在短时间突破技术瓶颈;市场竞争加剧,需应对国内外同行在技术、成本、份额上的压力;产业转型紧迫,从传统柴油机机车向新能源机车升级,涉及上千次技术调整。

    问:请问你对像我们这些大学生未来方向有什么建议吗?

    答:以我个人经历来说,一定要提早设立自己的目标,为之不懈奋斗,我曾经也迷茫过,但是我大学从南京毕业后,在戚机厂工作也一样过得很好,总之我觉得像你们这些还没毕业的大学生一定不要妄自菲薄,要永不放弃地打造自己的未来。  

    常州大运河工业遗址展览馆,不仅是工业文物的陈列场所,更是常州工业精神的传承之地。它让我们深刻领略到这座城市的工业底蕴,也激励着新一代常州人,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前行,续写常州工业的新辉煌。

    012.png 

    最后我们小队成员还向社区居民介绍了我们自己撰写的“大运河常州段工业遗址保护建议初稿”。

    13.png 

    结语:铁骨铸魂,运河为脉。这次实践中,龙城工韵薪火队的成员们沿着大运河畔的工业遗址,触摸过戚机厂老机床的斑驳齿轮,聆听过纺织厂老织机的历史回响。那些沉睡在展览馆里的工业记忆,不仅是钢铁与汗水的印记,更是一代代工匠用青春熔铸的城市基因。作为常州大学机械与轨道交通学院的学子,我们以工科人的视角丈量工业遗产,在锈迹与油污中读懂“实业兴邦”的分量。大运河奔流不息,工业精神亦需薪火相传——既要让老厂房里的故事被听见,更要让其中的创新勇气、协作智慧,成为我们深耕伟大祖国工业领域的精神养分。(崔津豪)


    提交您的需求

    想营销出效果欢迎填写填写需求或发送合作邮件至:kf@pengyushidai.com

    *
    *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