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光而行,“红信溯光”实践团开展红色通信史探寻活动
- 发布时间:2025-08-15
-
在革命战争年代,红色通信是关键纽带,无数通信战士用热血和忠诚铸就了“永不消逝的电波”。如今,为深入挖掘红色通信历史,传承革命先辈精神,引导广大青年铭记历史、砥砺前行,7月30日至8月5日,苏州大学“红信溯光”党员实践团先后奔赴贵州、浙江与江苏三地,开展以“寻红色通信史”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实践团部分成员与老师集体合照
01 四渡赤水纪念馆:通信兵的战场奇迹
7月30号,苏州大学实践团抵达贵州遵义四渡赤水纪念馆。在纪念馆的“通信作战厅”,一幅动态军事地图生动还原了那场堪称军事奇迹的四渡赤水战役。据讲解员介绍,无线电情报工作者蔡威常常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直至吐血还在坚持,被战友称为“红军的千里眼、顺风耳”。他说:“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要为党工作”。这种精神令苏州大学实践团大为震撼,进一步了解到通信兵在革命战争上的重要性,更加坚定了为电子信息事业奉献的决心。
图为“红军与茅台酒”主题场景展示
02 遵义会议会址:伟大转折的历史见证
随后,苏州大学实践团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长征初期艰难困境,到遵义会议上的激烈讨论与正确抉择,历史细节触动同学们心弦。陈列馆里,珍贵文物传递革命先辈智慧果敢,让实践团直观感受先辈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坚定信念与无私奉献精神。革命先辈在艰难环境中坚守信仰、克服困难,我们在学习生活中没有退缩理由,此次遵义会址之行是震撼心灵的历史课,也是淬炼信仰的精神洗礼。
图为通讯员接听电报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遵义会址名人墙前,缅怀先烈
03 张困斋纪念馆:永不消逝的“精神电波”
7月31日,苏州大学实践团抵达浙江宁波的张困斋纪念馆。在烽火岁月的红色通信隐秘战史中有这样一位英雄—张困斋。他如暗夜里的“电波卫士”以热血与信仰,书写惊心动魄的革命篇章。上海沦陷期,他为新四军收集金融、粮食情报,自学日语、俄语,搭建隐秘通信网,哪怕疾病缠身、环境凶险,“电波”从未中断,用智慧与勇气守护革命信息生命线。1949 年,解放曙光渐近,电台暴露的危险降临,张困斋被捕后,酷刑加身仍严守秘密,用生命践行“为革命坚贞不屈”。他的牺牲,让“电波”化作永恒的精神符号——以生命为代价,守护革命信息的最后防线。
图为张困斋烈士生平事迹、铜像与相关史料
04 李强革命历程展示馆:再续红色通信探寻之旅
8月5日,苏州大学实践团走进“李强革命历程展示馆”,继续红色通信探寻之旅。踏入馆内,成员们在“革命场景雕塑”前驻足,勾勒出李强为革命通信事业拼搏的模样,触摸历史温度。在“隐蔽战线通信斗争”展区,《永不消逝的电波》片段响起,成员们感受革命年代“电波人”用技术传信仰、以生命护信息的热血,“电波精神”与专业使命共鸣。
图为郁连国老师向实践团成员讲解李强同志事迹
图为宋瑾老师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展示馆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老师讨论红色通信历史
李强的革命精神,是坚定的革命信仰与奉献精神、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为通信事业无畏拼搏,激励着科研工作者突破技术难题;也是一种传承的力量,让苏大学子汲取奋进动力,以青春续写“通信报国”新篇,成为照亮新时代科技报国征途的精神灯塔,持续为红色通信精神注入时代活力,推动通信事业不断向前。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让苏州大学实践团近距离接触了红色通信历史,重走了长征路,深刻领悟了革命先辈们的崇高精神。未来,实践团成员们将继续深挖红色通信故事,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面向更多青年群体讲述红色通信历史,让红色通信精神在更多人心中扎根。同时,他们会把从革命先辈身上汲取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学习和科研的动力,在电子信息等专业领域持续深耕,提升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为推动我国通信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苏州大学 “红信溯光”实践团 刘梦辉)